三伏天適合吃什么
中醫(yī)根據(jù)五行把一年分為春、夏、長夏、秋、冬五個季節(jié),分別對應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這五臟。長夏主要是指農(nóng)歷六月,涵蓋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處暑四個節(jié)氣,三伏天基本處于“長夏”階段。
健脾祛濕
長夏對應于五臟中的脾臟,五行屬土,濕氣當令。脾主運化水濕,然水濕又容易困脾,影響脾的運化,進而容易出現(xiàn)消化吸收功能障礙,因此三伏天飲食總體來說,應吃易于消化的食物,注重健脾祛濕。簡單而言,夏季暑濕,適宜清補。
健脾祛濕的食材藥材有:扁豆、赤小豆、白術、茯苓、芡實、薏苡仁、玉米、鯽魚等。
兼以清心瀉火:
此外,三伏天包含于夏季中,夏季對應于五臟中的心臟,五行屬火,容易出現(xiàn)心火過旺,因此三伏天飲食還需注意清心瀉火。心火旺常有口舌生瘡、易煩易怒、心神不定、失眠多夢、小便黃、舌尖紅或者有芒刺等癥狀。
清心瀉火的食物藥材有:蓮心、知母、苦瓜、綠茶、苦丁茶等。
輔以解暑生津益氣:
夏季暑熱當令,尤其是三伏天火熱至極,人體多汗容易傷津耗氣,故三伏天飲食還需兼顧解暑生津和補氣,一般來說感受暑熱傷津常會出現(xiàn)身熱、躁動、頭痛、口干口渴、食欲不振、小便少、大便燥結、舌紅少苔或者苔干等癥。而傷津嚴重可導致氣隨津脫,出現(xiàn)氣虛時常出現(xiàn)神疲乏力、頭暈目眩、手腳無力、精神萎靡等癥。
解暑生津的食物有:麥冬、桃子、李子、楊梅、甘蔗、獼猴桃、西瓜、綠豆、冬瓜、苦瓜、黃瓜、絲瓜、芥藍、海帶、鴨肉、酸梅湯(由適量烏梅、山楂、桂花、甘草、冰糖這幾樣材料熬制而成),五汁飲(鴨梨、馬蹄、蓮藕、鮮蘆根、麥冬這五種食材榨汁而成)等。
適時散寒祛濕:
現(xiàn)代社會的發(fā)展進步讓相當一部分人免于經(jīng)歷“苦夏”,尤其是辦公室人群,大多數(shù)時間都泡在空調(diào)房,喝著夏日涼茶或者冷飲,讓人產(chǎn)生這個夏天也不那么熱的錯覺。這部分人容易感受寒濕邪氣,出現(xiàn)惡心欲嘔、關節(jié)冷痛、腹痛腹脹、大便溏爛、舌質淡白、苔厚膩等癥狀。
散寒祛濕的食物藥材有:藿香、艾草、白豆蔻、砂仁、陳皮、紫蘇、姜、蔥、蒜等。
“三伏天”的飲食禁忌 :
■少食冰冷:
三伏天應少食冰冷。中醫(yī)認為,三伏天的伏字有“陽盛于外,陰伏于內(nèi)”的意思,說的便是陰氣受陽氣所迫,藏伏地下,也藏于人體之內(nèi)?!饵S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強調(diào)“春夏養(yǎng)陽”、“秋冬養(yǎng)陰”、“冬病夏治”,三伏天期間大自然的陽氣充足,有利于寒冬伏藏于體內(nèi)的寒濕邪氣排除體外,但若這個期間不戒口,可加重體內(nèi)寒濕之氣,直接損傷脾胃。
■少吃肥甘厚膩:
在熱極夾濕的三伏天里,過食肥甘厚膩容易滋生痰濕內(nèi)熱,無疑是火上澆油,很容易發(fā)生濕溫疾病,常見濕疹、腹瀉、口臭、大便黏臭、肛門灼熱、小便黃且有異味、舌紅、苔黃膩等。故像肥肉、奶茶、啤酒、燒烤等應能免則免。
■不宜過于清淡:
南方素有“起伏吃只雞,一年好身體”的說法,雖說三伏天期間建議吃容易消化的食物,但也不宜吃得太“素”,因為三伏天晝長夜短,天氣炎熱,人的活動時間相對較長,出汗多,代謝快,消耗大,所以要適當補充營養(yǎng)食物如:雞肉、鴨肉、魚肉、豬肉、蛋類等,以滿足三伏天人體高代謝需要。
■切忌吃飽就睡:
三伏天高溫耗氣,有氣虛血旺的特點。很多人中午一吃完飯容易犯困,這是因為氣血都集中到脾胃運化水谷去了,切忌剛吃完飯就馬上躺下午睡,一來不利于消化,二來容易導致胃食管返流,引起燒心、反酸等不適。
摘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